提高棉质材料耐磨性的新型加硬处理方案? 摘要? 本文详细阐述了一种提高棉质材料耐磨性的新型加硬处理方案。通过对传统棉质材料耐磨性不足问题的分析,引入新型处理技术,包括纳米粒子增强、化学交联改性等方法...
提高棉质材料耐磨性的新型加硬处理方案?
摘要?
本文详细阐述了一种提高棉质材料耐磨性的新型加硬处理方案。通过对传统棉质材料耐磨性不足问题的分析,引入新型处理技术,包括纳米粒子增强、化学交联改性等方法。深入探讨了这些技术的原理、实施流程以及对棉质材料性能的影响,并结合国内外研究成果和实际应用案例,评估了该方案在提升耐磨性方面的显着效果,为棉质材料在更多高性能需求领域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与实践依据。
?一、引言?
棉作为一种广泛应用的天然纤维材料,以其柔软舒适、透气吸汗等特性深受消费者喜爱,在服装、家纺、工业用布等诸多领域占据重要地位。然而,棉质材料的耐磨性相对较差,在长期使用、频繁摩擦或恶劣环境条件下,容易出现磨损、起毛起球等现象,这不仅影响了产物的外观,还大大缩短了其使用寿命,限制了棉质材料在一些对耐磨性要求较高领域的应用。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市场需求的日益多样化,开发一种能够有效提高棉质材料耐磨性的处理方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传统棉质材料耐磨性问题分析?
2.1 棉质材料的结构特点?
棉纤维主要由纤维素组成,其分子结构呈线性大分子,通过氢键相互连接形成结晶区和非结晶区。这种结构赋予了棉纤维一定的强度和柔韧性,但同时也决定了其耐磨性的局限性。在结晶区,纤维素分子排列紧密有序,具有较高的强度;而非结晶区则相对疏松,分子间作用力较弱,在受到外力摩擦时,非结晶区的纤维分子更容易发生位移、断裂,从而导致纤维磨损。?
2.2 磨损机制?
棉质材料在使用过程中的磨损主要包括粘着磨损、磨粒磨损和疲劳磨损。粘着磨损是由于纤维表面与外界物体接触时,在压力和摩擦力作用下,表面分子相互吸附并发生转移,导致纤维表面材料损失;磨粒磨损则是当外界坚硬的颗粒或粗糙表面与棉质材料摩擦时,像微小刀具一样切削纤维,造成纤维的损伤;疲劳磨损是在反复的摩擦应力作用下,纤维内部产生微观裂纹,随着裂纹的扩展和连接,终导致纤维断裂。
?2.3 现有处理方法的局限性?
传统提高棉质材料耐磨性的方法主要有混纺、表面涂层等。混纺是将棉纤维与其他耐磨性较好的纤维(如聚酯纤维、锦纶等)混合纺纱,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耐磨性,但会影响棉纤维原有的柔软舒适特性,且混纺比例的选择较为关键,不当的比例可能无法达到理想的耐磨效果。表面涂层则是在棉质材料表面涂覆一层耐磨材料,如聚氨酯、丙烯酸酯等,但涂层的耐久性有限,在多次洗涤或剧烈摩擦后容易脱落,而且涂层可能会影响棉质材料的透气性和手感。?
叁、新型加硬处理方案介绍?
3.1 纳米粒子增强技术?
3.1.1 原理?
纳米粒子具有小尺寸效应、表面效应和量子尺寸效应等独特性能。将纳米粒子引入棉质材料中,可利用其表面活性与纤维素分子发生物理或化学作用,填充纤维内部的空隙,增强纤维间的结合力,从而提高材料的整体强度和耐磨性。例如,纳米二氧化硅粒子表面含有大量的羟基,能与棉纤维分子上的羟基形成氢键,在纤维内部起到桥梁作用,使纤维结构更加紧密,抵抗磨损的能力增强。?
3.1.2 实施流程?
首先,选择合适的纳米粒子,如纳米二氧化钛、纳米氧化锌、纳米二氧化硅等,并将其分散在适当的溶剂中,制备成稳定的纳米粒子悬浮液。常用的分散方法有超声分散、机械搅拌分散等,通过这些方法确保纳米粒子在溶剂中均匀分散,避免团聚。然后,采用浸轧、涂层或原位合成等方式将纳米粒子引入棉质材料。浸轧法是将棉质材料浸泡在纳米粒子悬浮液中,通过轧辊施加一定压力,使悬浮液均匀渗透到纤维内部;涂层法则是利用涂布设备将纳米粒子悬浮液均匀涂覆在材料表面;原位合成法是在棉质材料存在的条件下,通过化学反应在纤维内部或表面原位生成纳米粒子。然后,经过干燥、固化等后续处理,使纳米粒子与棉纤维牢固结合。?
3.1.3 对棉质材料性能的影响?
通过纳米粒子增强处理后,棉质材料的耐磨性得到显著提升。相关研究表明,添加适量纳米二氧化硅的棉质织物,其耐磨次数可提高 30% – 50%(li et al., 2020)。同时,由于纳米粒子的填充作用,纤维间的空隙减小,材料的强度和硬度也有所增加。然而,纳米粒子的添加量需要严格控制,过量添加可能导致纳米粒子团聚,反而降低材料性能,且可能影响棉质材料的柔软度和透气性。
?3.2 化学交联改性?
3.2.1 原理?
化学交联改性是利用含有多官能团的交联剂与棉纤维分子上的羟基等活性基团发生化学反应,在纤维分子间形成共价键交联网络结构。这种交联网络能够限制纤维分子的相对位移,增强纤维间的结合力,使材料在受到外力摩擦时,不易发生纤维的断裂和脱落,从而提高耐磨性。例如,常用的交联剂乙二醛、多元羧酸等,在天美糖心蜜桃果冻麻花的作用下,能与棉纤维分子形成稳定的交联结构。?
3.2.2 实施流程?
先将棉质材料浸渍在含有交联剂和天美糖心蜜桃果冻麻花的溶液中,使交联剂充分吸附在纤维表面并渗透到内部。交联剂的浓度、浸渍时间和温度等参数会影响交联效果,一般需要通过实验优化确定。然后,将浸渍后的材料进行烘干处理,使交联剂与纤维分子在一定温度下发生交联反应。反应完成后,对材料进行水洗、中和等后处理,去除未反应的交联剂和天美糖心蜜桃果冻麻花,以及反应副产物。?
3.2.3 对棉质材料性能的影响?
化学交联改性可有效提高棉质材料的耐磨性,经交联处理后的棉织物,在标准摩擦测试条件下,磨损减量明显降低(wang et al., 2018)。同时,交联网络的形成使材料的尺寸稳定性得到改善,抗皱性能也有所提高。但化学交联可能会导致棉质材料的手感变硬,亲水性略有下降,这是由于交联反应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纤维分子原有的亲水结构。?
3.3 等离子体处理?
3.3.1 原理?
等离子体是一种由电子、离子、自由基等活性粒子组成的物质状态。当棉质材料暴露在等离子体环境中时,等离子体中的活性粒子与纤维表面发生物理和化学反应。物理作用表现为活性粒子对纤维表面的刻蚀,使表面粗糙度增加,形成微观凹凸结构,从而增大纤维与其他物质的接触面积,提高摩擦力,减少相对滑动,降低磨损;化学反应则是活性粒子与纤维分子发生化学键合,引入新的官能团,增强纤维表面的活性,促进后续处理剂的吸附和结合,进一步提高材料性能。?
3.3.2 实施流程?
将棉质材料放置在等离子体处理设备的真空腔室内,抽真空至一定压力后,通入适量的反应气体(如氧气、氮气、氩气等)。通过射频、微波等方式激发气体产生等离子体,控制等离子体的处理时间、功率、气体流量等参数,使等离子体与棉质材料充分作用。处理结束后,缓慢释放真空,取出材料。?
3.3.3 对棉质材料性能的影响?
等离子体处理能够显著改善棉质材料的表面性能,提高其耐磨性。研究发现,经过等离子体处理后的棉纤维,表面形成了粗糙的纳米级结构,其耐磨性能较未处理前提高了 20% – 40%(zhang et al., 2019)。同时,等离子体处理还能增加纤维表面的亲水性,有利于后续染色、整理等加工。但等离子体处理的效果受设备参数和处理条件影响较大,需要精确控制,且处理过程可能对纤维内部结构造成一定程度的损伤,若处理不当,可能降低材料的强力。?
四、性能测试与评估?
4.1 耐磨性测试方法?
采用马丁代尔耐磨仪按照相关标准(如 gb/t 21196.1 – 2007《纺织品 马丁代尔法织物耐磨性的测定 第 1 部分:马丁代尔耐磨仪》)对经过新型加硬处理的棉质材料进行耐磨性测试。将圆形试样固定在耐磨仪的试样夹上,与标准摩擦布在一定压力和摩擦轨迹下进行往复摩擦,记录试样在不同摩擦次数后的外观变化(如起毛起球程度、表面磨损情况)和质量损失,以此评估材料的耐磨性能。?
4.2 其他性能测试?
除耐磨性外,还对处理后的棉质材料的强度、手感、透气性、色牢度等性能进行测试。强度测试采用电子万能材料试验机,按照相应标准测定材料的断裂强力和断裂伸长率;手感通过主观触摸评价结合 kes – f 系列织物风格仪进行客观量化分析;透气性使用透气仪依据标准测试方法测定;色牢度则根据不同的染色工艺和使用场景,按照相关色牢度测试标准(如耐洗色牢度、耐摩擦色牢度等)进行测试。?
4.3 测试结果与分析?
通过对多种经过不同新型加硬处理方案处理的棉质材料进行性能测试,得到以下结果(表 1):?
?
?
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经过新型加硬处理后,棉质材料的耐磨次数均有显着提高,纳米粒子增强处理方案在耐磨性能提升方面表现较为突出。在强度方面,处理后的材料断裂强力有所增加,表明处理过程对纤维结构有一定的增强作用。手感方面,化学交联改性处理后的材料手感评分相对较低,这与交联导致材料变硬有关;而纳米粒子增强和等离子体处理对材料手感影响较小。透气性方面,处理后的材料透气率略有下降,但仍能满足大多数应用场景的要求。色牢度方面,处理后的材料色牢度等级有所提高,说明处理过程对染色性能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五、实际应用案例?
5.1 服装领域?
某知名运动品牌采用纳米粒子增强技术对棉质运动服装进行处理,将纳米二氧化钛均匀分散在棉纤维中。经过处理后的运动服装,在多次高强度运动摩擦后,表面依然保持平整,起毛起球现象明显减少,大大提高了服装的使用寿命和外观质量,受到消费者的广泛好评。同时,由于纳米粒子的添加,服装还具备了一定的抗紫外线性能,进一步提升了产物的功能性。?
5.2 家纺领域?
一家纺公司运用化学交联改性技术对棉质床上用品进行处理,使用多元羧酸作为交联剂。处理后的床上用品在经过多次洗涤和日常使用摩擦后,尺寸稳定性良好,不易变形,且耐磨性显着提高。消费者反馈,该产物在长期使用过程中,依然保持良好的外观和舒适度,产物口碑得到提升,市场销量也有所增加。?
5.3 工业用布领域?
在工业用输送带领域,采用等离子体处理技术对棉质输送带进行表面改性。处理后的输送带表面形成了特殊的微观结构,与传送物品之间的摩擦力增大,减少了滑动现象,提高了输送效率,同时其耐磨性能大幅提升,使用寿命延长,降低了公司的更换成本和维护成本,在实际工业生产中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六、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本文介绍的新型加硬处理方案,包括纳米粒子增强、化学交联改性和等离子体处理等技术,能够有效提高棉质材料的耐磨性,同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材料的其他性能。通过性能测试和实际应用案例验证,这些方案在提升棉质材料性能方面具有显着效果,为解决传统棉质材料耐磨性不足的问题提供了可行的途径,拓宽了棉质材料在高性能需求领域的应用范围。?
6.2 展望?
未来,随着材料科学和纳米技术、生物技术等相关领域的不断发展,提高棉质材料耐磨性的技术将不断创新和完善。一方面,可以进一步深入研究不同处理技术的协同作用,将多种处理方法结合起来,发挥各自的优势,实现对棉质材料性能的全方位提升;另一方面,开发更加绿色环保、高效节能的处理工艺,减少处理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和资源的消耗,是未来研究的重要方向。此外,随着人们对功能性纺织品需求的不断增加,将耐磨性与抗菌、抗静电、智能响应等功能相结合,开发多功能一体化的棉质材料,将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参考文献?
[1] li, x., wang, y., & zhang, h. (2020). enhancement of wear resistance of cotton fabrics by incorporation of silica nanoparticles. journal of applied polymer science, 137(48), 49374.?
[2] wang, z., liu, y., & chen, x. (2018). influence of chemical cross – linking on the wear resistance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cotton fabrics. fibers and polymers, 19(12), 2529 – 2535.?
[3] zhang, y., sun, y., & zhao, m. (2019). plasma treatment for improving the wear resistance and surface properties of cotton fibers. plasma processes and polymers, 16(12), 1900070.?
[4] gb/t 21196.1 – 2007, textiles – determination of fabric abrasion resistance using the martindale method – part 1: martindale abrasion tester[s].
